禄劝老公家庭的三观决定了你的幸福

老公家庭的三观决定了你的幸福
给大家讲一个女孩L的故事。
L和男朋友在一起四年了,毕业没多久,就和男朋友谈婚论嫁了。男友家是省会的,家里条件也不错,而L则是小县城出来的,并且爸妈也只是普通工人。
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,L平日不怎么说话的爸爸却开口了,他让L到对方家里住几天,看看之后再觉得,如果你觉得好,那就好。
L答应了,也很快就实践了。
L男友家很大,四室两厅,一百六七十个平,这么大的房子,还是在省会,几百万是跑不了的。
可L却从进门没多久之后就发现了问题所在,偌大的客厅,窗帘上居然打着不只一个补丁,而房间里,更是男朋友十几年来的各种书和试卷等等,甚至散发出了一股奇怪的味道。
如果留了十几年的书,还能称之为念旧的话,那用了十几年的粥锅,锅盖坏了,缠几根花花绿绿的绳子继续用。就真的不知道是不是节俭的过分了。
当几个人一起聊天的时候,男朋友的妈妈明显的表达出了对新事物的拒绝,不会微信,不会手机照相,不会用微波炉,不会用洗衣机,并且不愿意学。
L跟男友说:“你耐心一点教会,就不总是去替他们操作,要不然你不在家可怎么办?”可男朋友对这话却置若罔闻。
看着男朋友这无所谓的态度,L的心里有点担心了起来。
但让L下决定要分手的,是另外一件不算大的事——在住这的没几天,L在去厨房的时候发现,男朋友的妈妈竟然在用一个破洞了的内裤擦厨房灶台。
L顿时心里就难受了起来。虽然自己家里没有男朋友家里富裕,但一直以来,注意卫生这方面,还是很在意的。穿着打扮虽称不上走在时尚尖端,但也算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体面。这种穿破了的内裤拿来擦做饭的地方,实在是不能接受的。
这时候L才发现——原生家庭养成的习惯,想要改变实在是太难了。
就着内裤破洞这事,L很认真地和男朋友谈,可在L说完之后,男朋友居然只说了一句,又不是没洗就擦了,没你们县城人那么多讲究。
男朋友的一句话,让她堕入冰窟——
要知道,男人女人一旦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,最可怕的永远不会是公婆,而是一个不会处理问题的老公。而显然L的男朋友是不可能处理好问题的,于是L果断的分手了。
一朋友离婚了,问她为什么,许久也没回答上来。最后说:“也许是三观不合吧。”
的确,作为一个旁观者,都感觉他们的相处有些尴尬。她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,婚前老公还偶尔会陪着去,婚后却总说,下载好看就行了。
她喜欢偶尔下管子一家人一起聚聚,老公却总是说节俭说省钱说出去吃是浪费钱,然而实际上,两人没有任何负累,条件都还很不错。
这位朋友很有上进心,一直保持着,每年都学一个新的东西,不一定要学的精通,但至少要会,她把这算作自己每一年的人生小目标。因此,这些年,她学会了烘焙、考上了驾照,学会了插花、还会茶道。每一个也不单单是做做样子,而是有那么几分真本事。
而她老公却从毕业后就再也没有学过新的东西,自己不学也就算了,一天天都在念叨老婆在乱花钱,学些有的没的。
朋友受不了,选择了离婚,而离婚后的她越来越好,落后太多的他,却被下岗了。
倒是在外人看来极不对等的H夫妇,成为了夫妻典范。
H父母都是医生,典型的中产家庭。H老公出身偏远地区的农民家庭,家境一般。
第一次去男友家,H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——她有自己的主见,也明白父母的阅历有自己抵达不了的地方。此行需要先坐飞机、后倒汽车再坐农用三轮车,他们一行四人下了汽车后,临时得知三轮车坏在了路上。
男友不急不躁,直接打电话给家里,开玩笑地跟父亲说启动预备方案。因为村里路不好走,车子也多破旧,坏掉的事时有发生,为防万一,男友一家早早和另一个邻居说好,如果订好的车坏了,就暂时租用他们家的。
站在大太阳底下等第二辆车来时,体会着这曲折的“婆家路”,H并没有信心把这段爱情走下去。
在老公家的村庄,准婆婆家的房子是最好的;和村里人聊天,得知准公婆是他们村第一个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的、第一个装有线电视的、家里藏书最多的…
那次,在老公家的小村,H和父母一住就是半个月。那是个重男轻女的地方,公婆却总一起做饭,饭后准公公也会一起收拾碗筷。
两位老人最远只去过县城,但和H父母聊起来,虽然有点紧张却无丝毫谄媚。H和男友拿着iPad打游戏,准公公还很感兴趣,主动让俩孩子有空了教他和老伴打游戏。
有次吃饭,公公端着汤,不小心踉跄一下,汤撒了。婆婆的第一反应是起身,关切地问了句:“没烫着吧?我再做一个去。”这么有爱的画面,很多家庭里都看不到,这种情况下,女方多半是责骂另一半不小心、笨手笨脚。
回家路上,H的爸爸跟她说:
“如果你喜欢,就嫁吧。你们会穷一时,但不会穷太久。他们家考虑周详,没有因为车坏掉而耽误行程;他们在村里能把日子过在前头,换到城市里也不会差,缺的只是环境。
他们家庭和睦,对待我们不卑不亢,虽然见的世面不多,但格局不小。他们不抵触未见过的领域,这种对新鲜事物的热情,和你的习惯很像,这才是你们日后和睦相处的根本。”
爸爸这些话,就是精神上门当户对的最好解释吧。
事实上,H和老公的小日子,婚后确实是芝麻开花节节高。虽然老公出身农村,但上进、思变,刚结婚时和老婆住在老丈人家,也不觉得寄人篱下。升职、买了自己的大房子以后,也从不觉得自己有多牛逼,更没有凤凰男那种翻身以后的嘚瑟。
恋爱时,女孩很容易被“对自己好”迷惑,却忽视了坚强勇敢和有担当对一个男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品格。
躲过下雨送伞、下车接站这类“小恩小惠”,多观察他遇到变故时如何处理事情,才能越过热恋的荷尔蒙,找到值得相伴一生的伴侣。
更别觉得“结婚了就好了”、“有孩子了就好了”,当生活遭遇重大变故,极少数人或许会改变,但寻常日子里更多的是琐碎小事,这些小事并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或生存观念。
没有哪个积极上进的人,婚后甘愿日子一成不变;也极少见到追求安逸生活的人,婚后能为了老婆孩子像打鸡血一般承担起责任。基本上,Ta婚前是什么样子,婚后就是什么样子。
期待伴侣按自己的期望改变,是婚姻争吵的最根本来源。
我听说过的最简单粗暴的分手故事是这样的:
过年时,女孩因为父亲生病,给老家打了两万块钱回去;
男孩老家呢,觉得女孩出嫁后就是外人,娘家的事能少管就少管;
当时他们俩正计划买房,看到女孩的汇款条,男孩说了句:“很快就要还贷款了,钱能省点就省点吧。”
从这句话里,理智的女孩看到了婚后的一连串战争:男友的老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,不可能改变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”的观念;大男子主义的他,一直表示以后家里的钱要由他管理;公婆的思想更是“男人为天”,女人要低眉顺眼。
思前想后,她直接提出了分手,因为“三观不合”,无法愉快生活。
第一次听到这个事,我也二十多岁,感情至上,觉得女孩有点大题小作。
十几年过去,回头想这个故事,真心佩服女孩的明智:三观不合,在一起的磕磕绊绊迟早会把曾经的爱情消磨掉,争吵注定成为常态。而那些三观一致的伴侣,无论婚后是贫是富,总能因为目标和方向一致,把生活过得充满欢声笑语。
所以,如果我有一个女儿,一定让她明白这些
你喜欢去西餐厅,他喜欢撸串,没关系。但如果他非说你装,这就关系大了。
你喜欢到美发沙龙做头发,他喜欢街边的5元剃头摊儿,没关系。但如果他非说你太奢侈,再诋毁一下你长得不漂亮,那就关系大了。
你喜欢运动,他喜欢宅,没关系。但如果他非说你去健身房都是钱多烧的,那就关系大了。
精神上的门当户对,并不是说你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要求完全一样,而是懂得尊重和欣赏对方。
不然当激情褪去,日子平淡成一地鸡毛时,聊个天都鸡同鸭讲,你眼中的生活就是他眼中的浪费,动不动演绎成一场夫妻大战,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?
相关文章


|
|
